立即订阅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需要新思路

2023年03月15日 01:03 来源于:赚牛网 浏览量: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和9.1%,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整体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工业化版图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也有很大的困难,新的矛盾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缓解。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消除多余库存和过剩产能。当然,产品生产过剩绝不是问题的本质。从更深层次看,这说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更高质量的制造业。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这样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回顾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素比较优势,如劳动力充裕;二是大国规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和选择机会;三是国内外市场开放,市场经济逐步活跃。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市场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外贸需求的拉动,因此“创汇”意义重大。现在中国制造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工业门类齐全,一般制造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几乎所向披靡。中国制造业不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从中受益。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制造业中凸显。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明显滞后于生产和供给能力。在世界经济动荡、国际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更加迫切。成品库存积压,产能过剩,导致中间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本质上,制造业是需要提升的。通俗地说,产品的数量不取决于多少。只有生产出老百姓买得起、用得好的产品,才能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这样的制造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和消费需求空间。

在工业时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总是表现在某几类大众消费工业品的生产上,比如家用电器的普及,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个人电脑和移动通讯(手机)的消费化,已经达到了普通家庭用得起、用得好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价格低质量好的产品才有生命力。其经济学含义是:一方面要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增强制造业的适宜性。

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竞争力与人民是否适合密切相关。只有制造业产品更多地惠及人民,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的产品可以从高端消费进入大众消费,制造业的竞争力会更强。同样,一个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可以生产出更多老百姓买得起的高质量制造业产品,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两者相辅相成。

与此直接相关的一个经济学问题是,消费者对制成品有购买力吗?这意味着,只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大众消费市场需求才能不断扩大,生活需要才能成为市场需求。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就业。幸运的是,制造业不仅具有生产产品的功能,还具有创造就业的功能。一般来说,越强的th

当前应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数字革命、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的深度结合,对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和普及度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制造业的产业形态将发生深刻变化,竞争力将不再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要素比较优势,而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型经济体的平稳运行,尤其是人的友好度的提高。人工智能辅助的制造业将创造出巨大的大众消费领域和大众消费便利,让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发挥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作用。因此,依靠新型工业化,人类将更有信心追求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理想目标。

(作者金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

关键词:
友情链接